我经常发现,有人把“价值”和“财富”这两个名词,混在一起使用。前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实际的意义,因为个人或公司的问题获得了解决;而后者则对那些拥有资产的人很重要。我发现把这两个名词混淆在一起很危险,此文便是为了如何区分它们。
我们如何判断精益活动这些年来有进步?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新的行业和企业运用精益思想。近些年来,我对精益在不同领域里的应用感到振奋,从制造业、经销、零售、九游会电竞的售后服务、综合运营、建筑行业,到医疗行业。的确,医疗是当今精益思想应用得最火热的一个行业。
然而,我也很关心投资者对精益的认识,尤其是那些掌控全球经济的私募基金。虽然,精益思想已经开始在金融行业里应用,但大都局限于运营层面,在金融公司内部改善流程,比如,贷款和信用调查方面的流程等。这些流程改善固然重要,但如果私募基金公司能从投资方的角度,来推动并要求所属的企业实施精益转型,则将是另一个更高的层面。
我最近很高兴接到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的电话,这家公司旗下有几十家企业,投资额估计大约一千亿美金。他们运用这些资金,购买业绩下滑的公司,希望通过重组改善后,再以高价卖出。
那位与我联系的公司合伙人注意到私募基金的行业,由于信用危机与疲软的金融市场,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,可以指望在两三年内,就能够重整投资的公司,看到他们的业绩回升。根据当前的情况,投资的时间已经延长到十年,才有可能卖出一个好价钱。他提出的问题很简单:“既然我们不能在短期内卖掉手上的公司,如何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改善这些公司?简而言之,如何才能把这些属下的公司改变成实践精益的佼佼者,从而能卖出好价钱?”
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。我为了避免对问题的误导,先对比了私募基金的传统方法和精益转型的区别。前者着重于“速成”,即快速地改变公司,以达到期望的业绩。使用的方法包括:
①“收购”同一行业中的其他公司,来减少竞争,从而提高产品价格
②与员工谈判,降低工资和福利
③降低公司对于长期发展的投入,把目标放在近期的业绩上
④减少不必要的员工人数
⑤调整资产负债表,增加银行的长期贷款,但立即分发红利,作为私募基金的管理费用。这个做法,认下属公司在被出售时拥有较高的长期债务
⑥通过威胁来降低供应商的价格
以上的措施能够很快地,将“财富”从客户,员工,供应商,以及公司从前的股东身上,转移到新股东的手上。比较起来,这也许还是利大于弊,因为如果不是短期的重组,公司很有可能就破产了。但是,这些措施能否创造价值,为投资者及客户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商榷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,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方法是,改变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与输出的比例,否则,只有一方赢,少数人喜乐,大多数人悲哀。
相比之下,精益转型是通过分析,去改善公司的核心流程,以期为投资者与客户创造价值,满足需求(客户需求往往随环境而改变)。然后,本著以最小的投入,去创造最大的价值的理念,一方面帮助公司起死回生,同时能造福社会。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在,一个是“将财富从一个团体转移到另一个团体”而另一个是为大家“创造价值”。理想情况下,创造的价值会让客户,员工,供应商,以及股东共同受益,而“财富转移”只是将资产,从一方转移到了另一方,并没有创造实际的价值。我感到很欣慰的是,经过这番对私募基金传统的策略与精益转型的深入讨论后,这家私募基金决定选择精益转型的做法,在其管理下的几十家公司里,广泛地试验各种精益变革,而其他的私募基金公司也纷纷效法。虽然现在对他们的精益转型做任何结论还为时太早,但是我感到分外舒心,因为我曾经担心的一个永远不会接受精益理念的行业,也已经开始实践精益转型了。
詹姆斯·沃麦克
2008年5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