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jim womack的精益思想:过去、现在和未来
7月3日,自1990年代以来,精益活动大本营之一的英国精益企业学院(lean enterprise academy)发布了精益倡议者jim womack 4月23日在英国所做,以lean thinking: past, present and future为题的开场演讲。历经30多年来的精益活动,且世界的经营环境丕变,新科技、新要求、新需求纷至沓来的情况下,jim 提出了他对已经持续了30年的精益活动,应有的自觉与愿景的看法。
以下摘录几则我觉得有趣的章节
一、先谈结论
这是我个人觉得重要的一个最终思考。我们正在从我、丹尼尔等人的创始世代过渡,我们并没发明任何东西。我们只是擅长把人们应该知道的一些事情写下来,并让很多人去尝试很多事情。第一次精益跃进的耗竭是自然的。随后的跃进必须由下一代完成。我说这些人是维持和改善的人。dave(brunt)、peter(watkins)和david(marriott),这些人是维持和改善的一代。我已是吹号角并传播讯息的一代。
在我看来,我们可以有第二次的精益跃进,这让我感到非常鼓舞。我认为大家都很幸运地拥有lea。看!在我所谓的「使命活动」总是很困难的。我一直把我们视为「使命者」,试图让人们改变他们的信念和实务。但让人们改变他们的信念和他们实际的行为总是很困难的。所以,从创始世代到下一代的跃进总是困难的,但我认为我们正在取得进展。正如我所说,我对重拾关联性抱有希望,这是我们应该到达的地方。所以,这取决于你们,而不是我。我对大家所做的工作感到高兴。这可能比你意识到的更重要,而且你应该去做。
a前辈的回馈
谢谢李老师。1998年我服务的delphi公司启动精益变革,聘请刚刚成立不久的lei womack、shook、harris等人担任精益导师。他们系统性地传授tps 哲理、各种现场改善的方法和工具,并举办改善工作坊作示范,等等。delphi美国境内的工厂都是由uaw工会组织的,纵然如此,劳资双方能够密切合作,公司营运绩效的改善极为显著。密歇根大学liker教授在第一版「the toyota way 」中对delphi一个工厂的进步有详细的叙述。
现在回想起来,对这些先驱们不由得兴起感佩之意。因为他们也是在「做中学」,lei陆续出版的书籍更是将tps的不传之秘(例如我珍视的《创建连续流,ccf》公诸于世!他们善于与丰田上下建立关系,善于「格物致知」,善于组织世界各地同好……精益运动迄今近30年,有今天的蓬勃发展,他们功不可没!在此向他们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!我想,精益下一代的传承应该如同原田先生「流的传承」的心愿一般,将tps的原意忠实地交代下去。感恩?
我的回馈
前辈的经验弥足珍贵,精益有30年,源流的tps有70年,越是景气低迷,越是被注意到。原因自明。
二、提醒「失去与世界的关联性」
现在,软件正在吞噬世界。当你看见ai和gpt与精益社群几乎没有互动的事实时,我想,哇!我们也将被吞噬。我们将从世界的记忆中消失。此外,我们对绿色环保是否有关联性?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,我们被认为是那些让你拥有更多东西的人,但这不是大多数环保人士所想要的。如果你是个真正的环保人士,就会认为多余的物品是有害的。所以你看我所提到有关精益的所有事情,会说,哇!我们正在失去与环保等大家所关心议题的关联性,我们应该做点什么。
那么,这意味着是时候进行根本原因的分析了。但等一下,还有一个情况更糟的课题!我忘记组织和员工之间没有忠诚度的事实。这真的是从里根和撒切尔时期开始的。股东价值成为一切的终点和目标,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获利。我们可以突然在世界各地进行套利。任何你无法解决的问题,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,都可以外包给你从未听说过的国家的一家公司,而且这不是你的错。
所以,当你认为我们今天没有任何忠于任何事物的员工,以及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忠诚时,有多少公司与丰田不同,可以说在过去的70年里,他们从未解雇过任何人?无论情况多么糟糕,人们不忠诚是有原因的。
我的回馈
若从1990年算起,精益活动在全世界已经超过30年,2000年后,因景气大好而逐渐失去光彩。2023年后,大家对疫后的世界与地缘政治束手无策,而又被回头注意。这好像与1973年的丰田,因较有能力渡过石油危机而被注意的状况如出一辙。为何如此?「彻底排除浪费,无止境地追求底线」是丰田的基因。有点自虐,但有如「莫非定律」的信徒,永远在探索可能的意外,因此能有备(人的能力而非库存)无患地快人一步。没有科技,传统之分,只有是否外观环境、内观内省地补足短板而已。
三、不是用库存,而是累积现金作缓冲
在过去的70 年里,丰田从未解雇过一名正式员工,尽管在1950年遭遇濒临倒闭的危机,经历很多困难,当时他们解雇三分之一的公司员工。他们愿意在组织中(排除浪费,消减库存)以现金的形式创造缓冲。因此在这次疫情中,销售大幅减少时,当你无法制造汽车时,你该怎么办?你就做改善(kaizen)。当你无法制造任何东西时,就会有员工在做改善,这是他们对员工做出的承诺。
四、在完全混乱中你无法实现jit,任何生产排程系统都会有问题
大组织的世界是透过erp内的mrp运作的,而小公司则仍然使用excel 安排生产计划,根本没有jit的存在,当没有jit时,jit怎么可能是短缺的原因呢?我已经反复地向记者解释过这一点,但他们谁也不理解,他们不想理解,因为新闻业的一大部分是找出责任归属,故事需要一个坏人,所以我们变成了坏人。虽然我们是好人,却被当作坏人来指责,正如我所说,这感觉像是失去了关联性。
五、不只回流,还要精益回流才有意义!
但是如果我们「回流」,但不「精益回流」的话,你得到的将只是通货膨胀,在过去的12年里,我们在精益企业学院(lei)最有趣的实验之一就是与ge家电(现已不再是ge公司)合作,将家电制造业回流到美国,这是非常戏剧性、非常困难的,我们都在努力,但最终结果是非常惊人的,这是可以做到的。所以,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。
六、关于日常管理与流行的管理板(中央控制盘)!
我们有日常管理,我们认为我们知道如何去做,但且慢!除非你有及时的问题解决机制,则日常管理不会奏效。你会看到这些现在遍布全球的「生产管理板,production control boards」,这就是我所说的「无聊的散步,bored walk」,每天早晨大家都站在管理板(也许是power bi的杰作)前,看着上面列出的昨天发生的所有问题,但今天这些问题还会再次出现,虽然,我们有一些可能会奏效的笨拙权宜之计,然后我们把它们都列出来,卓越营运(opex)团队每月会来一次,开始他们的柏拉图分析,寻找唾手可得的成果,但到那时候,果实早已经在地上腐烂了,所以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。
网友的回馈
在许多访厂的经验中,我们普遍看到生产管理板的异常的管理节拍距离jit的精神还有一段距离。好一点的公司,在线的异常是下班前,或隔天才讨论;但多数是一周或一个月干部或部门会议时,才整体检讨一次。jit告诉我们,产线的异常要落实「时时刻刻管理」,这是大家共同要努力的目标!
我的回馈
我们(老板)很快的pd,就没下文了,是否落实?全员日常的ca则没人关注。“jit”是流向后工程、顾客的「商品、良品」流动,已经内建了「roa,快速的资产流动率」的内涵。「自働化」是自働报告、冻结「不流动」的现场,人人都可当福尔摩斯,可最少警力的夜不闭户。
七、关于精益应对物料不足的问题
关于精益作为应对短缺的对策,情况是这样的,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测的,无法预测它们会在哪里发生,幅度多大或者持续多长时间。因此,没有任何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完全保护你免受黑天鹅事件的影响,jit(及时生产)可以做的是保护你免受正常变异的影响,这正是它的精妙之处,它能非常快速地检测并频繁地做出小幅度调整,因此,我们在这里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八、精益不但没解决问题,反而问题层出不穷
值得深思:精益也很脆弱。当我们在1987至1988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创造「lean, 精益」这个词汇时,有两个阵营在争论。我的阵营想称之为「精益(lean)」,我是团队领导者,所以没有投票,结果我们称之为精益。另一个阵营(人力资源部门的人)想称之为「脆弱,有很多问题」(fragile)或「脆弱稳健」(fragile robust)。他们的观点是,如果人们不相信自己有很多问题,如果你没有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员,并且你没有实践精益,解决问题的管理者,精益就会消失。的确,它会奇迹般地消失,我已经见过很多没有精益实践的情况。两年前我去看了一些公司,你会说那里「有些精益」,但等我再回去之后,却看不到任何曾经发生过「精益」的证据,精益就这样消失了。所以,我认为那些主张脆弱的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论点,但我也知道我无法到世界各地去试图让高阶主管接受用「脆弱,你有许多问题」想法,为「脆弱」生产,创建一个「脆弱」企业。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并准备去做的。
网友的回馈
精益的确很脆弱,来自现实世界商业模式的竞争压力,许多企业不得不妥协,转而追求短期的利益。但是,真正的信徒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,从培育内部人才着手,建立属于自己「永续」的改善文化。
「精益被西方研究了30年…」tps似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!jim似乎在担心lean的传承会失去动力而没落?其实,精益运动的前10年偏重「工具」,那只是tps这座大冰山的一角,在水面下最重要的「人才培育和每日改善kata 」却被忽略了!许多实践者在反思之后,开始强调丰田「尊重人」的内涵,将之发扬光大。最近几年出版的「提高标竿」、「丰田示范,the toyota engagement equation」、「永不凋零的改善魂」等书籍都是讲解这方面的好书。
过去的30年一直有很多默默耕耘的精益人在努力,他们的心得也被报导。可以说,精益需要tps的验证。感谢李老师和群组中热心的老师们不断的提醒和教育。
另一位网友对「数字与绿色双转型」的看法
读到这一段很有感:「大家也许认为对精益已有了解,而无法被继续吸引。精益已被西方研究了30年,jim不改其初衷地认为需要下一代来接班。」
之前到大学的工管研究所与中小企业演讲,发现年轻学生及准备接班的企业家二代或三代,由于是数字原生世代,对于精益或tps,觉得是老派与过时的观念,不了解也不想了解。但我观察欧洲企业的做法是,他们是已内建精益,也就是lean inside,然后再来推数字与绿色双转型。例如bmw的i-factory同步推lean, digital, green。我在参观az疫苗斯德哥尔摩厂的现场时,也发现az非常重视现场的精益管理与团队的持续改善。然而,在台湾的现况是,精益逐渐被淡忘淡出,数字绿色双转型成为显学,忽略内建精益的数字与绿色转型,反而会造成有限人力、资源、时间的浪费,影响台湾产业的长期竞争力。如何让年轻学生与年轻工程师、二代及三代企业家,了解tps与精益,并应用于实务工作的改善是当务之急。
九、结论
以上的论点都是jim与danel1990年出版的《改变世界的机器》的内容,相对于近30年来,各种论述、方法的起起落落,源自丰田汽车的精益还是不时被提出的济世良方,足见其历久弥新的魅力。jim作为吹起号角并传播讯息的第一代呼吁第二代接班,吾辈当奋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