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兆华
全文字数:1518
阅读时间:5 分钟
读到「赵博士专栏」的,脑筋里就想到
1. 文首的图片——与amazon商标类似的《创建连续流》封面上的箭头,
2. 本文的题目——丰田生产方式讲义中的这句话–「丰田生产方式的历史,也是物流系统改善的历史」。
如原田武彦先生持续强调——丰田生产方式的形象—
a. 物料根据贩卖的速度,(由顾客拉动,t.t)
b. 在流动中,(没有停滞,停滞是异常)
c. 改变其形状。(技术、技能、100%良品——质量、设备、方法)
1、2项中的「连续+流」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—持续改善从供货商经工厂到顾客的前置时间。而其对象主要是与供货商之间、工厂内、还有与顾客之间,「3个但一贯」的物流系统。
a, b, c三项中,a, b两项谈的就是通用于从供货商到顾客的整个物流系统的原则。但大部分的人却都只注意学校里会教,要考试的c项。结果让丰田生产方式一直只存在于钻研现场实务的少数公司中。
一读到赵博士的文章,我就立刻回馈:「谢谢,好精彩!amazon 能把曾经最费力,没人要做的仓管、搬运搞成赚钱事业,真是太厉害了。」
与制造业比较,amazon没有传统的制造与加工,却能活用供需双方的需求与短板,成就了新的商业模式,把冷灶搞成了火红的行业。
说到冷灶,根据我以往的经验,物流(这是现在文明的称呼)作业人员,都是由各单位的散兵游勇拼凑而成的。好似没有专业,人人都能作。但根据1956年出版的《我在福特身边的40年,sorensen》早在1908年前亨利福特准备生产t型车的时候,sorensen就已看出了「我想各位可以想象,把汽车装配起来是比将装配所需的零件送到装配的地方要容易得多。」而开始研究现在所谓的「工厂内物流」–「我们只处理我们所谓快速流动(需求量大)的零件,而逐渐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因为主要的庞大零件,像是引擎及轮轴,都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,为了腾出空间,我们把一些比较小、结实、容易搬动的零件(移出生产线)放在一楼西北角的库房。然后我们跟库房的管理部门协调,请他们每隔固定的时间,将打包并作好记号的小包装零件送过来。」
此时仍是沿用推式的计划性生产。1945年以后,大野耐一先生突破传统的改用「拉式物流」,而能同时管制物流与生产,建立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。
这工厂内物流与大家熟悉的amazon物流中心的作业有许多类似之处。但即使是amazon也须与丰田一般,仍有与供货商之间,甚至供货商供应链的生产(质量、交期、成本)要管理,否则这个生意是做不长久的。应证赵博士专栏,amazon也的确活用了许多丰田生产方式的元素。
如果将原料在生产在线的流动也视为物流的话,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之一也是物流业,如同在身体各组织之间的循环(新陈代谢)与神经系统、实体与非实体的「物与情报流系统」,没有如身体各个器官的专业功能,却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。
《流的传承》中有这么一句拗口,也常被人忽略的话——「利润是流动化的红利」。我这样解释也许比较清楚,与其他同业比较,
丰田具有和其营业额不成比例的「高利润率」
=商品成本与售价间的价差(传统上的利润,各公司差不多)
+资本的高周转率(流动化的额外利润、红利,这是丰田短lt的独门功夫)
+快速的新陈代谢(为顾客思考、立即暴露解决问题……)对各职能部门带来的营养与刺激(培育人才,另一种流动化的红利),更是丰田准备未来的独门。
=最小投入+最大的回报。(长期稳定的利润)
我喜欢赵博士的文章,amazon排除了物的四种状态—「停滞、检查、搬运、加工」中「停滞、检查、搬运」的浪费,将丰田生产方式中的「自働化」启动点由机器、员工,扩展到了顾客–透过amazon员工间接的「按灯」。
但我也看到其中有许多「过度集中资源与能力」,新生的浪费。例如各种资源的「断炼危机」已潜藏于我们所称颂的全球化、集中生产之中。任何方式都有需要配套的条件、环境与权衡,无法偏颇。
2007年,我担任物流主管时,正逢公司物流系统转换的时期,与伙伴们赤手空拳地模仿丰田,从零开始摸索,而逐渐建立了能引导内外部生产线的物与情报流系统。改变了大家对物流人员的刻板印象。之后我若遇到物流的伙伴,我都会说我们正在做如amazon般,是最夯的行业。
个人曾有好几次把冷灶搞成了火红的行业的经验,既是冷灶,就是没人注意与关心,其中必有猫腻、金矿。期待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脚下与外围,一起来挖矿。
欢迎扫码购买!